中国被动式房屋建设面临的现状、问题及发展

分类:
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
2018/12/15 16:28
  被动式房屋(Passivhaus, Passive House)概念在德国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世界第一幢被动式标准的建筑是位于德国中南部城市达姆施塔特市(Damrstadt) Kranichstein城区的一幢普通的三层高居住建筑,1991年经过节能改造以后投入使用,年终端耗能(Endenergie)降低了约78%,从年能耗略高于160千瓦时每年每平米(kWh/m2a)(按照德国热保护条例95标准建造)降到1992年以后的年均约35千瓦时每年每平米。实测结果除1992年因墙体升温等原因略高之外,其余各年均达到了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参数。
  建筑节能与气候保护的紧密关系更加确立了其在能源战略中重要地位,被动式建筑概念也随之开始走红,并在德国开始大面积推广。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德国海德堡市(Heidelberg)火车总站南侧的新城区Bahnstadt、总面积达到116公顷。这个城市发展项目将全部采用被动式建筑标准建设,2009年开始地面施工,项目开发期为15到20年,目前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被动式建筑群。其口号为“核心社区、能源高效、自然绿色”。
  现状
  被动房在中国的首次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汉堡,把经过PHI认证的名为汉堡之家的被动房作为世博会的礼物赠送给上海。
  然而,当年在上海世博会的被动房项目并没有引起普遍的重视。2013年1月,秦皇岛“在水一方”中德合作被动房示范项目的竣工,开始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该项目是第一个本土化的被动房。
  ● 国内外比较
  根据发展的经验来说,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明天。欧洲2016年开始举办第二十届世界被动房大会,而美洲2015年举办的是第十届北美被动房大会。仅从时间上看,美洲已经晚于欧洲10年左右。我国的建筑和建材行业的官方科研机构从2014年开始举办全国性的技术交流与推广活动,到2016年已经是第3年了,从时间上看要比欧美国家起步晚10——20年。
  ● 政策引导
  有关被动房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最早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文件或部分官员的讲话里出现过“给予支持、是发展方向”之类的提法,比较含糊;直到2015年8月31日,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信部出台的《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里,出现了“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的肯定或鼓励的字样。
  由于各地主管部门对被动房的认识差别较大,因此政策支持的力度也千差万别。全国有近一半的省份开始了行动,也还有一半左右的省份没有起步。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这是第一次从党和国家的层面提出支持发展被动式建筑的方向性指导意见。
  ● 行业行动
  自2013年1月起,我国本土建设的第一座被动房住宅楼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德国能源署组织的专家验收之后,建材行业的领导和专家就到现场进行了参观和学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被动房属于未来建筑,是下一代建筑;我国建材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以建筑业为导向,要紧密配合被动房事业进行。为此,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牵头,于2014年4月和6月,分别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天津市组织召开了两次我国建材行业的被动房技术交流大会,并成立了中国被动式集成建筑材料产业联盟,这是国内第一家成立的有关被动房的跨行业的产业联盟。
  问题和障碍
  ● 认识障碍
  对于中国一般的人来说,基本上还不知道什么是被动房;有的人连这个名字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什么理解被动房的含义了。
  对被动房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上,无论是产业界或是普通大众,都对被动房普遍存在着认识上的障碍。而要打通这一个障碍,没有5——10年的努力恐怕是不行的。
  此外,即便是知道了被动房或对被动房有了些认识,也存在着对被动房认识的不少误区。比如,有人认为被动房成本太高,无法承受;还有的甚至认为被动房是炒作,是不现实的东西,离普通大众还很遥远,等等。诸如此类的认识障碍,亟需不断澄清和消除。
  ● 政策障碍
  除了国家的第一批试点项目外,具体的政策措施没有看到。在各个省级层面,山东省对被动式建筑的公共示范项目给予了每平方米上千元的补助;然而对于民营项目,还没有看到任何实质性的资金支持。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信贷、税收、教育和培训、宣传和引导、城市规划、验收、施工、设计、标准制定、节能奖励、面积核算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上,各地方政府还缺少具体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 技术障碍
  技术障碍主要存在两个:一是普通大众或业界对被动房技术基本上都没有干过,成本太高;二是如果说起真正的技术含量,那就是搞出性能既好于普通的房屋,而价格又不高于普通的房屋的被动房,是不容易的。
  下一步我们要开发本土化和本地化的技术产品,包括高性能隔热保温材料,特别是结构自保温材料;要在成本上大幅度下降或使得市场可承受,这些都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障碍。
  ● 装备障碍
  这里说的装备主要指的是配套于被动房的新风系统和新能源系统。
  目前国内的示范项目,为了省事和降低成本,大多数采用空气源热泵来实现设计指标。空气源热泵不能说不好,只是和土壤源能量利用系统比较,热效率不是太高。从长期运行的成本考虑,土壤源能量利用系统应该是首选。
  但是,大家对土壤源的能量交换利用系统还不是很熟悉,还没有普遍采用这项好技术。
  ● 成本障碍
  成本障碍似乎是目前国内被动房推广的最大障碍。当向人们介绍被动房的好处时,大家都认为不错。一问价格,除了少数人认为这是下一代产品应该贵点外,多数人都感觉到比较贵;要想推广到低收入的广大农村地区,就更不容易了。
  对  策
  ● 加大宣传和示范的力度
  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开始,在过去的5年里,从建设部门开始,一直到建材和装备部门,乃至设计和施工行业,到普通的消费者,了解和关注被动房的人已经增长了不少。但是,真正了解和掌握被动房全面知识的毕竟还是少数。继续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特别是在还没有样板房一半以上的省份,尽快填补空白的工作还需要加大力度。
  ● 开展教育和培训
  要想有效地推进被动房事业,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目前十分迫切的课题。
  建材系统也已经开始结合国内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的从科普到职业教育等范围的各种类型的培训工作,包括把国外的华人专家请进来参与教学活动
  ● 建议政府制定激励政策
  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积极跟进,尽快出台更加系统和有力度的支持政策。
  ● 加大基础材料和装备的研发
  从总体上看,现有被动房的最大忧虑之处还是其外保温材料的问题。除了火灾隐患,这些材料的长期耐久性问题,也是业界无法放心的一个难点问题。
  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开发结构自保温材料,研发更加防火或耐久性更好的保温材料(与建筑同寿命的保温与隔热材料)以及为农村地区开发的低成本秸秆建材及被动房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技术产品与技术路线。此外,与被动房有关的新风系统、新能源配套系统,都需要进一步开发。
  ●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被动房作为新一代或下一代建筑,在欧洲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而在我国,还只是刚刚开始。虚心学习国际同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定会推动被动房的本土化和本地化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发 展
  据了解,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的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低能耗实验实训中心项目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规模居全省11个中德合作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首位,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超低能耗被动式绿色节能建筑。
关键词: